广西农垦国有九曲湾农场是一个由多民族人口组成的农场,全场有壮、瑶、仫佬、毛南、苗、黎、侗等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场职工及常住人口的93.3%。在这样一个农场里,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群众的团结协作。黄江山作为这个多民族农场的负责人,多年来,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坚持带领各族干部职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了农场各民族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为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
1973年的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文件,接收部队位于南宁市郊九曲湾的 “五七”农场,组建九曲湾农场。在政府的号召下,1200名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青年就此离别了恋恋不舍的家乡,踏上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然而,美好生活距离现实生活还太遥远。来到农场,面对的是2.30万亩靠天吃饭的缓坡丘陵、2300亩菠萝、1300亩水稻和价值104万元的固定资产。从大石山区走出来的青年们大部分人都没种过水稻,有些人甚至连菠萝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没有种植生产的技术和经验、环境恶劣、劳务繁重,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关政策也并未带来希望。
斗转星移,时间进入了21世纪,市场经济给他们带来了机会。黄江山抓住发展机遇,带领各族干部职工,根据农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思路,研究制定农场发展定位,借力南宁市城市发展,实施“城镇化兴场”发展战略,使九曲湾农场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农场全年实现经营总收入16.4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7.50亿元。投资规模占广西农垦系统总投资规模的十分之一,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广西农垦系统和所在地区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广西农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全场各民族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3.70万元。因此,农场曾荣获广西农垦系统2009年“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一等奖、广西农垦系统2011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推进工作一等奖、广西农垦系统2012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推进工作三等奖;2007—2011年,连续五年荣获南宁市兴宁区发展经济特别贡献奖。黄江山本人被自治区投资促进局授予“2011年度自治区投资促进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解决各民族职工群众的民生问题积极行动
“大力改善民生,让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黄江山多次在农场职工代表大会上做出的承诺。为了践行这一承诺,他多次组织召开农场领导班子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民生保障问题。在他的协调和主推之下,农场利用开发建设获得的收益补缴拖欠的养老保险费603万元,确保了职工养老保险费全额上缴和养老金全额发放;花费1380多万元将全体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共1700多人纳入城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使他们的基本医疗有了保障;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740多万元,提高了职工福利;给老职工适当补助共356万元,并为他们补缴养老保险费创造条件,妥善解决了历史问题;实行优惠政策,减轻职工负担达2000多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此外,还与地方职能部门争取政策,不分民族不设门槛,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或家属申请低保、办理新农合和新农保、办理居民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申请大病救助款和金秋助学金等,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解决职工群众的民生保障问题。职工的民生有了保障,他们无后顾之忧,自然轻装上阵,把思想、精力和干劲都放在工作上,进一步促进了农场的发展。
为改变农场发展面貌开发疗养温泉
改革开放后,一个开采地热矿水的项目给农场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南宁进行的煤田地质勘探和为企事业单位找水勘探中,发现离地面200—450米深度的地下水温度普遍为31—40℃。经过国家和广西相关地质考察队调查、采集,专家们在报告中指出九曲湾农场的地下有一个大型热田。虽然当时农场的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对南宁市地热资源开发前景的看好还是让农场下定决心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00多万元凿井找水,进行勘探性开采。但是多次凿井都以无功告停。
2001年8月再次凿井,当凿井工人打到地下1000米还只见黄泥不出水时,大家都快绝望了。当打到地下1219.94米处时,一股地热矿水(俗称温泉)喷涌而出,井口水温达到53.5℃。这股地热矿水,不仅结束了长达3个月的艰辛“找水”路,更结束了南宁没有热矿泉水井的历史,改变了农场的发展面貌。望着地热井喷涌的温泉,大家欣喜若狂。
根据相关标准,九曲湾温泉中含有偏硅酸、硫化物、偏硼酸、氡、氟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比较罕见的“五料”地热矿水,具有化学疗效、物理疗效和心理疗效,是集保健和治疗于一体的医理疗养温泉。九曲湾温泉的成功开采,给农场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和招商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绝佳机遇。
为各民族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了让职工群众能分享更多的“民生蛋糕”,黄江山还经常深入分场调研,与职工群众座谈,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积极解决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近年来,农场先后落实国家政策资金1500多万元,推动了职工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开展;投资1200多万元进行全场道路硬化改造,实现了8个分场全部通水泥路和“户户通”目标,职工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全场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职工群众用电质量,提高了用电安全水平;投入80多万元完成2个饮水过滤池及管道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二分场、东山分场近200户居民的饮水质量问题;投资300多万元建设职工活动中心、室内球馆、灯光球场、职工书屋、棋牌室、乒乓球室等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和各居民点文体娱乐场所,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推进农场现代化建设精心打造小城镇规划
2002年,九曲湾农场提出了小城镇规划的设想并向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提出申请。当时,农场的领导班子打算利用自身场地的资源优势搞农家乐项目开发,为此寻求了很多发展路子,黄江山还亲自跑到四川等地考察。同年,广西在香港组织了“百企入桂”招商活动,其中实力雄厚的嘉和集团看中九曲湾的资源优势,嘉和城项目随之落地九曲湾。嘉和集团的进驻让农场的定位不再局限于发展农家乐,而是加大力度规划筹建一个集旅游、商务、娱乐等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之后,众多实力强大的商家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九曲湾,为九曲湾农场向现代化挺进提供了物质保障。
多年来,黄江山坚持团结各族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为各族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展示了他较高的履职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农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