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5月1日,作为一家公益性出版单位,以出版壮文及汉文民族文化图书为主,并通过出版民族文字图书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意义非凡,责任重大。2010年6月起,朱俊杰肩负起这一重任,作为社长主持全社工作。他任职以来,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广西民族出版要更快地走向全国,更远地走向世界的宏大目标和要干成一番事业的雄心,在自治区民委党组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全社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投身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出版事业,通过“平稳、均衡、效率、协调、发展”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使广西民族出版社的区域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升。2009—2010年度,广西民族出版社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个人被评为“自治区新闻出版系统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经自治区民委个人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目前,广西民族出版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民族出版行业的前列,成为全国民族出版界较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为广西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广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强学习,坚持正确导向,促进全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出任社长以来,朱俊杰和社班子一起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壮文,服务民族工作,服务群众”的出版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紧紧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时代主题,努力践行为全党、全国和全区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提升政治敏锐性和工作决策力,潜心研究当今出版形势、出版工作理论、出版经济理论,并结合本社的实际,及时调整全社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改进工作思路,为全社的发展规划、经营模式、班子建设、导向把控、选题计划、图书出版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出版政治导向、文化导向、情趣导向上有问题的图书,没有在导向问题上给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添乱,没有给广西的工作大局添乱。全社实现了思想稳定、发展稳定、队伍稳定。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全社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几年来,朱俊杰与社班子一道,正视现实,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生产资料价格指数(CPI)不断上涨、全区教材教辅市场进行了新的一轮修编整合、国内外出版巨头蚕食市场等困难和挑战,制定了 “战危机、抓生产、促发展、保增长”的奋斗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立足于长远、着眼于全面,找准切入点,加强基础性的制度管理,为民族出版工作科学发展服务。几年来,全社共上报图书选题1689种,出版汉文图书1152种(含重印书)、壮文图书502种,实现图书生产码洋5.53亿元,发货码洋5.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民族出版单位前列,民族出版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公益性出版生机勃勃。2009年转制为公益性出版社以来,朱俊杰和社班子一道将公益性出版工作作为全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开展狠抓编译出版各类壮文政治读物,按时、按质、按量编译出版中小学壮文教材教辅图书,积极开发“三农”、科技、中小学课外读物等方面的壮文图书,以及做好广西民族古籍出版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材教辅、时事政治、领袖著作、文学艺术、古籍史料、科学技术等民族文字图书板块,公益性出版粗具规模。2008—2012年出版的《政府工作报告》、《农村基层干部读本》、《胡锦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章程》(壮文版,修订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壮文版)、《反分裂国家法》(壮文版)等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同时,朱俊杰还意识到,必须通过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的扶持来不断改善单位自身的软、硬件水平。这几年,全社共争取到国家出版资金、民族文字专项出版资金、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民文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以及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民委民族文字出版项目补助资金共1446万元。这些专项资金的注入,有效地缓解了全社近年来在图书出版、办公条件改善方面资金不足的状况。
——“图书精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几年来,朱俊杰和社班子一道延续“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强社理念,积极实施“图书精品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民族出版品牌,精心策划和出版了一批以民族文化为主线、分量厚重、文化含量高、学术性与权威性突出的精品图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侗族琵琶歌》(上、中、下)入选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侗族款词》(上、下)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壮语900句》、《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丛书》(12册)、《仫佬族古歌》、《壮族神话集成》等18种图书分别获得广西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桂版图书一、二、三等奖,《东盟礼仪》等3种图书获选“我最喜爱的桂版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广西民族风情典录丛书》等14种图书分别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第二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丛书》(12册)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这几年,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精品图书最多、图书社会影响力最广的一个时期,也是该社图书获奖最多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标志着广西民族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有力地提升了该社的知名度、认同感和影响力,而且初步彰显广西民族出版社“图书精品工程”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提高了广西民族出版社在民族出版界的影响,为弘扬全区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几年来,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区”的有关精神,朱俊杰和社班子一道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参加国际书展、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搭建网络平台等形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品文化输送到东欧、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有力地提升了广西民族出版社的国际影响力。
——注重民意,改善民生。几年来,朱俊杰和社班子一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突出“发展为了干部职工、发展依靠干部职工、发展成果由干部职工共享”的办社理念,积极通过实施组织稳定、榜样稳定、待遇稳定、荣誉稳定、目标稳定和理想稳定,在干部梯队建设和业务骨干培养中创造条件,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通过更加灵活高效的用人、分配与激励机制,使“想干的有机会,能干的有舞台,干好的有岗位”。几年来,针对民族出版人才队伍断层严重、青黄不接的状况,任用和提拔了17位同志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不断提高员工们的福利待遇,还给全体聘用员工办理了“五险一金”。他表示,作为一名领头羊,他肯定要让干部职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组织的关怀和领导的厚爱,才能激发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斗志,使他们做到用责任创造业绩,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创造一流的业绩来努力实现出版社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开创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为振兴广西的民族出版事业尽力尽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