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在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教育厅工作的韦兰明轮岗到民族教育处(以下简称民教处)任处长,兼任壮文推行办公室主任,他深感重任在肩。在主持民教处工作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勤于探索,善于谋划,勇于突破,以一持万,谋划民族教育大计,开创民族教育新天地,谱写了广西民族团结教育新篇章。由于成绩斐然,2013年韦兰明被评为“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实践与调研并重,为民族教育谋篇布局
2009年,韦兰明转岗任民教处处长兼壮文推行办公室主任之时,他面临的是全区民族教育事业多年“遇冷”、停滞不前甚至是出现滑坡的趋势。怎么办?韦兰明认为:一方面须实事求是,先了解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理清思路;另一方面须以一持万,做好政策、规划、措施等的研究与制定,谋划好广西民族教育大局。他组织开展了全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民族自治县(民族乡)教育发展情况、壮文进校和壮汉双语教育工作三项重点调研,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这些调研及其成果,为推动改革和完善广西的民族教育体制,科学管理、指导民族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客观和前瞻地谋划广西民族教育事业,韦兰明积极着手进行与民族教育相关的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定,取得诸多成绩。民族教育的相关内容较为充分地被纳入《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少数民族预科生招生政策得到改革和完善,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新时期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新的目标和基本任务被明确下来;壮汉双语学校实现科学合理布局,壮汉双语教育新体系确立;壮汉双语教育改革创新措施得到有效施行;“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和完善,课程标准得到确立;长期困扰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师资问题得到解决;有关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研究成果被纳入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韦兰明对民族教育相关领域进行综合深入地研究,拔新领异,成果集成专著出版,由他独著的《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论》是广西第一部关于壮汉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的论著,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了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对壮汉双语教育功能、基本特征、管理体制、课程建设、教育模式、师资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力推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
作为主管全区民族教育的部门领导,韦兰明意识到只有扎实地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力推民族团结教育,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永葆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为此,韦兰明倾心履职,力推广西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并取得新成绩:广西开展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政策措施出台并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组织制定并推动出台《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总体实施方案》中有关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规范和加强,组织举办了5期全区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500多人;组织研究制定全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校园民族团结之星”活动方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全区中小学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他出版的论著《民族团结教育论》,成为一部系统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力作,填补了广西民族团结教育论著的空白。
倾心壮汉双语教育,促进民族发展进步
自任职以来,韦兰明勇于创新,在对壮汉双语教育进行扎实而充分的调查、深入而全面的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壮汉双语教育的工作思路创新、政策措施完善、教育模式创新、课程标准确立、师资培养机制创新、教研模式突破、管理体制完善、机构设置健全、经费支持增长等方面的突破,强有力地推动了壮汉双语教育新发展,促进了广西民族发展和进步。
概括地说,韦兰明的壮汉双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如下十个方面:一是形成壮汉双语教育工作新思路。2012年2月21日,韦兰明在《广西日报》上发表《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思考》一文,促使壮汉双语教学发展转型。二是深入调研,组织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草拟《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并印发各地执行。三是组织研究制定《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结束了壮汉双语教学30多年没有壮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有利于提高壮汉双语教学水平。四是创新壮汉双语教育模式,推行“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教学模式”实验,建立更符合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实际的新模式,调动壮族地区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的积极性,有效遏制了壮汉双语教育工作滑坡的现象,壮汉双语教育生机再现。到2013年10月止,全区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区)由2010年的26个县(区)增加到35个县(区),壮汉双语小学由64所增加到108所,壮汉双语初中由25所增加到27所,新增3所壮汉双语高中,而且双语学校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五是创新壮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着力抓双语师资保障工作取得成效。组织实施壮汉双语学校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11—2013年,培训教师4687人次。创新“培训+学历”双语教师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百名双语名师培养工程”、壮汉双语学校校长培训计划、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面向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区)的乡镇定向招收壮汉双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六是抓武鸣、上林、覃塘、德保等四县(区)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七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壮汉双语教研活动。组织举办全区示范课教研、讲标准壮语故事、壮语才艺表演、教研论文(学生作文)评比、说课比赛、课件比赛等活动,形成“以赛促研,以研促教,赛、研、教结合”的壮汉双语教学教研新模式。八是指导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经常深入双语学校宣讲有关政策,解决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九是力抓宣传工作。组织摄制了广西第一部教育文献纪录片《壮文》,出版发行1万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十是增加壮汉双语教育经费。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壮汉双语教育工作得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专项经费从2010年的414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000万元。
注重民族特殊性,精心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建设
韦兰明注重民族特殊性,精心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建设,成绩斐然。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办学模式、招生规模、招生对象、招生院校均得到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培训和教学得到改革和突破;《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并有效施行,预科教育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民族高等院校民族特色学科建设有声有色,发展前景大好。民族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成绩斐然。“百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并日益显现良好效果。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韦兰明经过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取得了众多为各民族称道的成绩,为广西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2014年3月14日,《广西民族报》第5版以《勇于突破 开创“壮汉双语教育”新篇章》为题,专版报道了他的事迹。《三月三》杂志2014年第2期(总第172期)封二以《广西民族教育改革的领头羊》一文介绍了他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成果。韦兰明以他对工作的执着和热忱,为广西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奉上了一颗赤诚之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