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谦菊,女,瑶族,1957年生,中共党员,2001年至今担任荔浦县新坪镇汉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是荔浦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新坪镇党代表、人大代表。作为党代表,反映她先进事迹的《桥书记——邓谦菊》被荔浦县委组织部录制成视频在荔浦党建网上推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作为人大代表,反映她先进事迹的《山村女支书 群众贴心人》在荔浦人大网首页发表,成为全县人大代表学习的榜样。她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崇高事业中成绩显著。多年来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亲力亲为,全面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邓谦菊是一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老同志,而且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有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业务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为人正直、善良,从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主动搞好民族团结,并且注重民族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帮助群众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邓谦菊在村委会办起了新坪镇首家农家书屋,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或购买了大量宣传民族政策的书籍,并全天候向群众免费开放,引导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扶持政策以及科学种养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邓谦菊亲自牵头,挖掘汉田村的民间文艺能人,筹集资金11万元在青龙屯修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引导群众组建了彩调队和舞狮队,并联系荔浦县文化馆,请求给予乐器和技术的指导,编排了一系列宣传民族政策的节目,利用重大节日向群众义演,把国家的民族政策传遍千家万户,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减少群众空闲时聚众赌博的不良行为,有效地维护了各族人民的团结。
互帮互助,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困难
邓谦菊是个很有担当的党支部书记,她当着群众的面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支部书记,我有义务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你们有问题尽管提,我来解决;我解决不了的就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解决。”为了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她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下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然后一一解答,无法解决的就如她所言,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解决”。2005年的一天,邓谦菊像往常一样走访村民,当了解到由于交通不便,假洋、车田两个自然屯的农副产品要靠人挑肩扛才能运出村外,孩子上学也经常要涉水过河时,邓谦菊心里明白:修路架桥已迫在眉睫,而且这也是党和政府树德、树口碑于民的大事。于是,她带领村干部成立工作小分队,一组负责向荔浦县、新坪镇领导反映相关情况,一组负责聘请技术人员评估工程造价,还有一组专门负责号召群众筹资投工投劳。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工程项目得到了荔浦县交通局、县财政局以及新坪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两个自然屯村民的投工投劳,一座车田、假洋至汉田的宽4米、长12米的桥梁终于在2005年11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那几年,邓谦菊带领群众陆续修建了汉田至车田、假洋、兰墩、龙岩、车田辅的5座桥梁,使村民们从此告别了世代涉水过河的历史。此外,她还组织黄村、车田、假洋、塘头屯的村民投工投劳,修好村级环道5000多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学生上学难和制约村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2008年,她又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完成大古西屯和塘头屯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两屯16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为了维护汉田村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她积极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尽量将群众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汉田村壮族村民韦某与邻居汉族村民黄某因土地纠纷发生争吵,并即将发生械斗时,邓谦菊得知后,立即出面做双方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妥善地处理好纠纷,使双方握手言和,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八鲁村和长滩村是边远山区的两个民族村,村里的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就学的需要。邓谦菊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汉田村中心小学联系,帮助接纳这两个山区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共92人到汉田村中心小学住宿就读。她还经常到学校关心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他们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适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邓谦菊还积极支持上级在汉田村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环境。她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做通汉田村群众的思想工作,协调汉田村集体水田64亩、旱地13亩、荒坡2.5亩,接纳八鲁村金坡、桥头瑶、蒙冲和杨柳4个自然屯易地扶贫搬迁共34户127人。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中。
人民代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
邓谦菊自2006年当选为荔浦县人大代表以来,时刻牢记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她通过设立代表意见箱、代表责任公示和走访群众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正是因为对村情民意的掌握,邓谦菊每次参加县、镇人民代表大会时,都能提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切实可行的议案。当了解到小古西屯的村民由于上游奶奶堡水库养鱼施放肥料,影响下游水质的问题后,邓谦菊主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有关意见,并通过四处奔走,向上级争取到了3万元资金,同时动员群众集资4万多元,带领村民从4000米以外的水源接上水管引水到屯,让小古西屯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2009年,奶奶堡水库东南坝水沟1500米“三面光”工程竣工,大坝安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得到了保障。
当选人大代表至今,邓谦菊共提出了30多条意见和建议,其中《关于要求修建新坪至汉田村级道路的建议》《关于要求解决汉田小学危房问题的建议》《关于解决汉田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意见》《关于请求支持荔浦县五里至八鲁通乡公路改造工程的议案》《关于新坪镇退耕还林的问题》等五条意见,得到了荔浦县政府、县交通局、县教育局以及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荔浦县交通局把改造五里至八鲁通乡公路工程项目纳入“十二五”公路规划项目库中,并定为“重点通乡联网公路”。
在邓谦菊的带领下,汉田村3000多名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各项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汉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邓谦菊说: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各个成员和谐相处,才能做好各项事情。她给汉田村各族人民创造了和睦共处、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以后,还为村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 一是对汉田村兰墩等9个自然屯实施道路硬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了汉田等6个自然屯人畜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1800多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带领群众多方筹资,在兰墩和汉田2个自然屯建好三面光水渠,受益面积达300多亩,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难的问题。四是向上级争取1000多万元实施黄村、小古西、大古西、车田等自然屯的土地整治项目,目前该项目工程已全面顺利竣工。五是积极配合荔浦县委、县政府实施交通大会战,做好沿途村屯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使新坪集镇至八鲁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目前全线建设已完成,公交车已能到达村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六是积极向荔浦县民政部门争取资金50万元,在汉田村兴建五保联合供养村,解决本地及周边11名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七是九年间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设汉田村7座大小桥梁,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村民从此告别了世世代代涉水过河的历史。因此,邓谦菊也被人民群众称为“桥书记”。
邓谦菊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好事,深得群众好评,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谈到民族问题时,她还是那句话: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民族必须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