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出于平凡”,这是对何先航最恰当的总结。
世代务农的何先航,是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人。现年40岁的他是个复员军人,但也像村里大多数人那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壮族农民,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生活并不富裕。但正是这样一位像大山一样粗犷,有着原野般旷怀的他,靠着肥沃的心壤培育出了一位感动中国的好女儿——何玥。他的行为,彻底摒弃了千年世俗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偏见,完成了女儿无偿为生命垂危者捐献器官的遗愿。这一感人至深的行动挽救和延续了三个年轻的生命,续写了人间大爱的美丽华章。他和女儿无私奉献的事迹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感动了壮族人民的心,藏族人民的心,所有人的心,谱写了壮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新的颂歌。为此,女儿何玥先后荣获“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父女心连心,完成女儿捐献器官的遗愿
何先航虽然是个农民,却因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锻炼,识大体,懂大义。他从小就教育女儿:在这个世界上要有爱心,懂得帮助别人;要爱劳动,凡是劳动成果,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这个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何玥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洗衣、做饭等家务活,样样熟稔;学校劳动,最脏最累的活儿抢着干。为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她在完成作业之余上网看《动物世界》,看时事新闻,如海绵般吸取更多的知识。
好学的何玥是一个品学兼优又有爱心的好学生,在她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何玥富有爱心,这虽然是何先航从小就给女儿灌输的助人为乐的思想使然,但女儿的爱心之举,又反过来感动他。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何玥把自己存下的零用钱全部捐了出去,受女儿触动,何先航也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灾区。何玥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来看望她,并送来2000多元的捐款,何玥却要把捐款捐出去给更需要的人……
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但是在何先航的心中,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山脚下那座黄泥瓦房就像建在他的心上,家中女儿那稚嫩的笑容,还有那满墙的奖状都是他打工的动力。打工很累,但每当想起扎着马尾辫、眉清目秀的女儿,他的脸上就会洋溢起幸福的微笑。此时,他会给女儿打电话,问生活、倾听学习和思想汇报……
何玥七八岁时,跟随父母到广东汕头读小学。何玥学习成绩好,每年都拿奖学金,父母也不用为学费操心。读到五年级时,何玥回到家乡金宝乡,就读于长乐小学。2012年4月初,何玥经常感到头晕、头痛,奶奶带她到桂林的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一出来,何玥被确诊为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医院立即对她进行了手术。
病情缓解后,何玥赶回学校参加考试。语文考试作文她用第一人称写,题目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小女孩被送进了抢救室,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不然就会没命。后来手术成功了。我去看望小女孩。小女孩对我说:我真怕自己醒不来了。可是离死亡不远的时候,我拼搏了,最后战胜了死亡……”
2012年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后检查出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惊闻女儿的生命只剩三个月,何先航心如刀割,而此时,女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捐献器官。何先航吓了一大跳,当即反对女儿的决定。因为按老家的风俗,人死后遗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况且作为父亲,失去女儿已经悲痛欲绝,又如何忍心女儿离世后遗体不能完整。何先航满眼蓄着泪水,何玥却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何先航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点10分,何先航含泪唱着女儿最爱的歌,送完女儿短短12年人生路的最后一程。凌晨4点,何玥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壮藏一家亲,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何先航的女儿何玥所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一位藏族青年,这在藏族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何玥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无数藏族群众。而在广西,在何玥的家乡,人们更是哽咽着叨念着她的名字:是啊,正是花样年华,却捐出自己,悄然离开。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怎么如此不公平!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怎么没有像她写的作文那样,在“离死亡不远的时候,我拼搏了,最后战胜了死亡”?但是人们透过泪水,看到了她——可爱的何玥像天使一样飞翔。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她来过,她不曾离开,她用幼小和平凡的生命聚焦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先航忍住了悲痛,坚强地说:“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欣慰!”而当何先航和妻子从走上“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台为女儿领奖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最感人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何玥用另一种方式重燃生命之光的那一幕——当小何玥的肾脏移植给索朗旺青时,他的家人点亮了100盏酥油灯,祈愿孩子在天堂不要害怕。一句话,“何玥精神”释放的正能量又岂止是捐献器官救人?她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其实,就生命的价值而言,12个春秋已足够精彩。当死亡来临,何玥以“赠予他人”的方式让生命得以延续,还凝结起壮、藏民族的深情厚谊。人们相信,此时此刻,“小何玥,愿你在天堂快乐无恙”这句最诚挚的祈祷,正在藏族逶迤的雪山、辽阔的草原,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经久不息地回响着。
2013年1月20日,何先航这位倍受尊敬的父亲,受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邀请,参加了西藏藏历新年晚会。他带去了阳朔人民最珍贵的礼物和最真挚的祝福,受到西藏人民的热情欢迎。其间,他参加了座谈会,跟藏族青年的家属共话情谊,让爱的正能量辐射雪域高原,生动诠释了“生命有限,精神无限”的人生真谛,架设起一座壮藏一家亲的友谊桥梁,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伟大赞歌。
用生命去延续生命,何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一肝二肾,挽救了18岁藏族青年索朗旺青等三人的生命,这正如《歌唱你,夜空中的萤火虫》所唱:“夜色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晶莹的光穿透了漆黑的夜空,燃烧自己小小的身影,无私地把行人相送……”何玥的大爱已飞越万丈雪山,将壮、藏两个民族的情谊紧紧相牵。
发扬大爱精神,成立何玥爱心基金会
当初为了给何玥治病,何先航已经欠下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何先航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而为传承发扬何玥大爱无疆的精神,何先航积极奔走四方。2013年4月2日,在广西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南宁正式成立了何玥爱心基金会,这是广西红十字会下设的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当天,就收到了来自何玥家乡桂林的三笔爱心捐款:桂林信和信集团20万元、解放军181医院1.81万元和中国建设银行桂林分行1万元,款项总计22.81万元。桂林人民以实际行动接过何玥的爱心接力棒。
何先航与广西红十字会签订了成立基金会的相关协议。根据基金会条款,何玥爱心基金会所募集到的款项将用 于救助广西区内14周岁以下贫困的器官捐献者家庭,以及18周岁以下等待器官移植的贫困患者。同时,基金会每年将从中列支1万元,主要用于奖励阳朔县14周岁及以下的优秀贫困学生。符合条件的对象,可以向广西红十字会提交申请。广西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何玥爱心基金会将由专人专项管理,规范地运作,确保募集到的款项用于最需要的捐献者家庭和器官移植患者。
目前,何先航正操持着何玥爱心基金会的有关事宜,基金会现已帮助两个器官捐献者家庭渡过生活难关。此外,何先航还在家乡设立“何玥奖”,资助贫困小学学生。
“我们只是大河里的一滴水,没什么伟大的。”记者采访时,何先航如是说。正是这位朴实、大义的父亲,培养出了何玥这样的好女儿。如今,何先航延续着女儿的心愿,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何先航以实际行动发扬着“何玥精神”,以满满的正能量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这正是“生命有限,精神无限”!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