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根据地处三省区交界的特点,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打造了多个跨边界、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党支部”,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林溪乡林溪村将王屯联合党支部就是这样的党支部。这个特殊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叫王凤明。王凤明自担任将王屯联合党支部书记后,深感责任重大,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改善湘、桂边界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湘、桂两省区特殊地理位置上的少数民族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修通意义非凡的“省际公路”
将王屯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甘溪乡岭冲村和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林溪村交界处,聚居着两个省区的村民。在这里,湘、桂两省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全屯村民共计38户168人,其中广西籍28户125人,湖南籍10户43人。将王屯交通不便,起初只有一条土路和外界相通,一下雨就满地泥泞,寸步难行,村民吃尽了道路不通的苦头。正是“路不通,样样滞”,封闭,让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苦守着几亩水田,生活拮据,日子过得很贫苦。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寨子里的各项工作开展得不顺利。作为领头人,王凤明知道,只有道路通了,这里落后的生产生活才能搭上外面经济发展的快车。2006年11月,在王凤明的倡导下,经过多次召开动员会,全村人统一了修路的认识和决心。修路开始了,王凤明带领群众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修路的同时,还和几名骨干频频向上级反映修路的紧迫性。通过一次次地反映实情,一次次地跑项目,最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修路的扶贫项目终于落实下来。王凤明干劲更足了,他带头出工出力,还带头为公益修路筹措资金,群众也积极响应,纷纷解囊,出钱出力,每天劈山修路不止。很快,一条长约8.3公里、宽4.5米的公路修通了,极大地方便了全村人出行和生产产品的外运外销。村民们高兴地说:“这真是一条致富路。”王凤明深有感触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条联结两省区人民的“省际公路”。
搭建民族团结共进的幸福桥
鼓楼和风雨桥是将王屯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征,是联络民族情感和举办民俗节庆的活动场所,又是平时群众的休息娱乐场所。为了修建鼓楼和风雨桥,王凤明积极找门路,争取上级资金帮扶。两省区上级领导有感于王凤明为两省区民族群众谋幸福的情怀,于是将这件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经过三江、通道两地不断整合党建资源,共同投入资金,最后修建了富有侗族特色的“和谐”鼓楼,还修建了湘桂风雨桥,为两省区共同繁荣发展搭建了一座幸福桥。之后,王凤明还带领群众一鼓作气地修建了人饮消防工程,改善了群众的人饮消防安全。而在发展经济方面,他知道,将王屯远离工业污染,天高气爽,日照充足,很适合发展有机茶种植。经过宣传,群众亲眼看到原有小茶园的茶叶畅销山外,种茶的热情高涨。到目前为止,近100亩的高山绿色有机茶已进入采摘期,为群众增收做出了贡献。
当“和谐”鼓楼和湘桂风雨桥落成庆典那天,将王屯万众欢腾,鼓楼里大鼓擂响,人们感受到这是民族团结共进的鼓点,是经济繁荣的进行曲。
传递民族团结和谐的正能量
鼓楼是千百年来侗族群众经济、文化和公众集会的活动中心。2010年以来,将王屯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不断促进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将王屯联合党支部把农村党员教育课堂前移到人气汇聚的鼓楼内,开设了“鼓楼课堂”“动感党课”等富有特色的党建课程,向党员群众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科技、致富技能等内容,融洽了党群关系,营造了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王凤明不仅为将王屯的经济发展出谋出力,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共处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2年10月26日下午,因广西某电信公司将王屯点移动基站欠湖南省电费,几十个群众差点打起来的紧急关头,王凤明以党员的身份站出来协调处理,制止了一起重大的群体斗殴和伤亡事件,用实际行动传递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王凤明根据将王屯的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和商贸活动的需要,与不同省份的党支部组织党员联合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共同学习交流。这种两省区“联合党支部”的组织活动,促进了信息交流,助推了经济的发展,还增进了两地的友谊与团结。在跨省区“联合党支部”的带领和推动下,聚居在这里的侗、苗、瑶、水、壮、汉等民族同胞共同谱写了和睦互助、团结共荣的乐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