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群,女,壮族,1965年生,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杜丽群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奋战在传染病防控事业护理岗位上。她敢于担当、爱岗敬业、创新进取。她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艾滋病病人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她的先进事迹是弘扬“为生命站岗”的医院精神、“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
杜丽群是广西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也是目前唯一的壮族获奖者。她先后获得艾滋病国际治疗倡导联盟(中国区)颁发的第二届“精忠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践行誓言,敢为人先
2002年,在医院筹备开设艾滋病科之初,由于大家对艾滋病缺乏认识和了解,有所恐惧,医院很多护士都不太愿意从事艾滋病的护理工作。面对艾滋病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杜丽群牢记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护士的职业精神,率先主动报名参加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到区外艾滋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她毅然放弃了熟悉的结核病护理工作,选择留在艾滋病科,参与到病区的区域划分、物品分配、人员培训、计划制订、常规护理制度和消毒隔离规范手册编制等的筹备工作中,为医院成功开设艾滋病科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这种主动投身艾滋病护理工作的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医院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事们消除了种种顾虑,纷纷报名参加艾滋病的学习培训与护理工作。这些年来,她带领全科室的护理人员用心呵护着每一位艾滋病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护理服务,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绿色港湾。作为医院第一个敢于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人,杜丽群以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践行了她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誓词。
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多年来,杜丽群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处处发挥着表率作用。她平易近人,在科室里,她既是老师,又是“杜大姐”。对待病人,她精心照顾,任劳任怨,工作不怕脏、不怕累。科室成立不久,收治了一位全身长满皮疹的患者。这位患者全身冒出很多水泡并开始溃烂,散发出很浓的异味。面对这种状况,患者都自暴自弃了,连家属也打算放弃治疗。后来,经过杜丽群的耐心劝导,患者同意留下继续治疗。为照料好患者,杜丽群亲自为患者清洗、涂药、翻身、注射,每天花费近三个小时才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经过10天的精心照料,患者终于痊愈出院,其家属对“杜大姐”非常感激。而这只是她勇于担当的许多事例中的一件。
作为护士长,杜丽群除了负责科室的药品准备、人员培训、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制订护理常规、落实消毒隔离规范措施等工作,还要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非正常态的医患冲突。因为艾滋病患者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会做出许多过激的行为,当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时,她作为一名党员总是能够出现在第一线,勇敢地站出来,跟情绪失控的患者沟通交流,一次次地平息事态,避免了事态的恶性发展。
先锋引领,凝心聚力
作为护士长,杜丽群注重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克难攻坚,引领着团队的发展方向。作为病区的护士长,她除了负责常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患者。为了减轻患者反复扎针的痛苦和降低护士的职业风险,她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新技术,给输液患者采用深静脉输液留置管。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为稳定护理队伍起到很好的作用。杜丽群在工作中非常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护理,这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一位60多岁的女性,知道自己患了艾滋病后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有好几次想自杀,都被医护人员及时制止。事后,杜丽群经常到该患者的床边进行耐心的开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最终,该患者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杜丽群对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病人是脆弱的,艾滋病病人的脆弱更为突出,我们救治的不单单是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多的是他们脆弱的灵魂,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热爱的灵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自己的医疗护理技术和对待生命的那份敬畏化作一股清泉,细小绵长却永不枯竭,把这份清泉般的爱献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艾滋病患者,始终坚守着“为生命站岗”的崇高信念。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同事,是榜样的力量,是先锋的引领,使大家凝心聚力,无私无畏地履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
能帮就帮,医者仁心
艾滋病科里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患者,他们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杜丽群看在眼里,怜在心上,常常尽己所能去关爱他们。有好几位来自边陲的少数民族患者,患病后情绪低落,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杜丽群知道后,特意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经常和他们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欢迎。杜丽群也就不失时机地开导他们,买来一些种植养殖的书籍给他们讲解,鼓励他们出院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他们中的好几位患者回去后真的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还给一些艾滋病病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完成了回归社会的蜕变。
在患者小马的心中,杜丽群就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恩人。小马在一次发病时住进了艾滋病科,此前他已经为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人也因嫌弃和害怕离他而去。家人的抛弃、疾病的痛苦和生活的压力让他痛不欲生。他欲寻短见时被杜丽群发现了,杜丽群握着他的手劝慰他。得知小马生活确实困难,杜丽群二话不说便带头发动科室的医护人员捐献了1600多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正是这份真情让小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小马出院前偷偷写了一块乞讨牌,杜丽群巡房时发现了他的特殊举动,便邀请小马加入防治艾滋病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同伴教育者,既解决了小马的就业问题,也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14年5月,小马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胃癌,这对小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杜丽群得知此事后,带头给小马捐款,艾滋病科总共筹集了4380元,让小马的父亲及时做了手术。提起杜丽群给予的各种帮助,小马的眼眶中总是饱含着感激的泪水。他说,他感恩杜大姐,因为感恩,他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感恩,他也要像杜大姐一样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现在,小马几乎每天都会以防治艾滋病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医院艾滋病科为病友服务。同样身为艾滋病患者的他已经能够坦然自如地开导一些新住院的病人了。据不完全统计,小马如今已经帮助200多名艾滋病患者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作为中国防艾战线上的少数民族代表,杜丽群深知与艾滋病的抗争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她相信随着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防艾工作中来。30年来,她把护理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过硬的护理技术,用细心、爱心、真心唤起患者对生活的新希望,通过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活动,让艾滋病患者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杜丽群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贡献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2013年2月19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向杜丽群同志学习;9月14日,中共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委员会做出《关于开展向杜丽群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年11月15日,杜丽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在广西区委党校报告厅举行。随后,杜丽群同志和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一起到武鸣、百色、罗城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宣讲,给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带去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传递正能量,为维护人民健康、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