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凤秀,女,瑶族,1942年生,中共党员,系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经联社主任。多年来,蓝凤秀带领全庄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使全庄通上了电,并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村民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06年2月,她带领全庄群众自筹资金15万元,其中发动家人捐资8万元,用10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条长3000米、宽6米的盘山公路,结束了上绸庄与外界联系相通只能艰难翻走山路的历史。
蓝凤秀带领群众修路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母亲的天路》在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播出。2008年,蓝凤秀被评为“‘感动南宁’十佳新型农民”。2011年,蓝凤秀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上林县庆祝建党90周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做了报告。
带头捐款,筹集资金劈山路
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是一个只有16户共80口人的小瑶寨,寨子背后有一座400米高的敢李山。全庄只有20亩旱地,年人均收入仅300元。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由于敢李山阻道,不通公路,村民们出行一趟要花费两个多小时,耕作与收获全靠肩挑手提。村民们卖一头猪至少要几个人才能抬出来,要多开支运费50—100元,用当地人的话说:“卖头猪都要去半截。” 无路之苦,无法形容。
尽管如此,上绸庄人酝酿修路的事情没有一天停止过。他们说:“我们已经苦了几辈子,再也不能等下去了。”此时,已65岁的上绸庄队长蓝凤秀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庄要在敢李山中间修路!”消息在庄里传开了,但修路所需的20万元资金却远远未筹齐。蓝凤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跟在外工作回家过年的儿子班育安商量解决修路资金的问题。班育安二话不说,当即决定给庄里捐助8万元作为修路的启动资金。蓝凤秀母子慷慨捐资的行为感动了所有村民,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支持修路。
2006年2月,蓝凤秀带领9位年过六旬的村民组成上绸庄修路队开工了。老人们手拿钢钎、镢头在陡壁悬崖上劈山开路。他们每天来回步行6公里,仅凭着简单的农耕工具和坚强的信念,每天修路不止。老人们的行动感动了更多的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纷纷主动捐款,政府也送来了130吨水泥。一股无形的暖流推动着10位老人前行的脚步。
然而,要在400米高的敢李山半山腰开路,难度可想而知。两个多月后,缓慢的施工进程让有些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渐渐地,参与修路的人变少了。而蓝凤秀依然和往常一样,每天早上给患偏瘫卧床的老伴煮好粥后就出工,晚上最后一个收工。
路是从石头上开的,炸药用量很大,蓝凤秀不放心,每天都亲自保管和点爆10多枚雷管。难以想象,一位65岁的老人在陡峭的石头上填充炸药引爆雷管是怎样的情景。她说:“在悬崖上操作,头晕目眩脚发软。最危险的是,放炮后,还要检查爆破情况,以免哑炮伤人。”
儿子班育安不忍心她这样没命地干,专程回来要接蓝凤秀去广州居住。但她告诉儿子,这个时候丢下这条没完成的路离开,她就是上绸庄的罪人,一辈子都不会心安的。儿子听了这番话便再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支持母亲。
2006年12月,上绸庄人在蓝凤秀的带领下,花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用了2000公斤的炸药,引爆4050枚雷管,终于铺就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幸福路,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愚公移山”的赞歌。
一生心愿,解决群众饮水难
上绸庄通往外界的盘山公路刚修通,蓝凤秀就迫不及待地又创造了上绸庄的另一个新的奇迹——建设饮水工程。 之所以急着建设这一工程,是因为这也是全庄群众多年的梦想。上绸庄四面环山、常年缺水,上绸庄人的生活用水要用马到庄外拉回来,往返一趟就是一个小时。2006年,在上级的支持下,上绸庄在村后建起了一个水塔。然而,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水塔干涸,全庄用水就进入紧缺时期。为了彻底解决全庄的人畜饮水问题,2011年5月,蓝凤秀自掏腰包5万元请钻井工程队来到上绸庄,为村民钻了口水井。遗憾的是,工程队钻到地下130米深也没有出水。尽管如此,蓝凤秀却没有放弃,她下决心要解决全庄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她每天仍四处跑田垌,寻找位置勘测水源。蓝凤秀说,把水引到各家各户,这是她一生的心愿。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上绸庄终于通了水电,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多种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
路是人类文明的脐带,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对于上绸庄群众来说,路通了,水够喝了,但是钱还不够花。作为岜独村上绸庄经联社主任的蓝凤秀,“战斗正未有穷期”,她要利用这条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带领群众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改善山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她的倡导下,许多农户纷纷修建圈舍,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开山造林,发展林业产业;也有近10户农户在后山进行大规模的八角种植。蓝凤秀满怀信心地说,上绸庄要争取通过两年时间,发展多种经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而对于难以规模性发展生产的困难户,蓝凤秀千方百计给予照顾。困难户班健康一家六口人挤在一座低矮的茅草房里,还有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小孩。蓝凤秀自己出钱买来了羊、猪送给班健康,鼓励他从事养殖业。2007年,班健康建起了楼房,过上了好日子。距上绸庄几公里远的内拉庄村民蓝天亮的家里有三人瘫痪在床,一个孩子在外打工。蓝凤秀经常到蓝天亮家帮做家务、干农活。她还积极为内拉庄4个困难户争取到了危房改造项目,并组织村民帮他们建起了楼房。
2008年,蓝凤秀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感动南宁’十佳新型农民”,她把所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四川地震灾区人民。蓝凤秀早在1996年刚担任上绸庄队长时就写好了入党申请书,但直到15年后才把申请书郑重地交给西燕镇党委。2012年,70岁高龄的蓝凤秀终于被西燕镇党委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无悔人生志未休,浮沉荣辱岂低头;清风两袖轻华物,独贵真诚赤胆留。15年来,蓝凤秀一直觉得自己为村民做的事还不够多,为此,她时刻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系群众,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一种信仰,推动着蓝凤秀十几年如一日不断地奋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