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圩瑶族乡成立于1984年10月14日,位于上林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与马山、忻城两县毗邻,是南宁市三个瑶族乡中最早成立的瑶族乡。全乡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和10个村委,共有2.4万人,其中瑶族769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2.1%。2013年,镇圩瑶族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16.6万元,同比增长17.2%;工业产值8580.3万元,同比增长8.3%;农业产值2319.9万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产值3584.6万元,同比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同比增长9.9%。
近年来,镇圩瑶族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镇圩乡政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核心战斗力
镇圩乡政府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并完善了基层组织协调会议制度。乡领导坚持包村包户,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狠抓廉政建设,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培训和讲座,增强了干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上林县唯一的民族乡,镇圩瑶族乡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乡政府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全乡良好民族关系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职责,提高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动意识和核心领导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实行公开承诺制,定期检查各个承诺的工作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承诺落实兑现。全面调动全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建立起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二是改善基础设施。紧紧抓住实施民族乡帮扶工程的历史机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三年来累计投资1亿多元,大力实施南宁市民族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以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和灌溉改善、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及改厨、改厕、改沼“一硬六改”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镇圩瑶族乡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和6个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全乡一半的污水处理,处理率达到68%;修建村屯水泥路157条155.3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9处,使1.52万人受益;新建三面光防洪排灌水利渠道2.1公里;实现危房改造76户、卫生改厕552座,沼气池普及率达80%以上,全部实现电网改造抄表到户,有效改善了瑶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开展“同心育才”“爱心育苗,携手未来”等惠及民生的主题实践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每年资助20名瑶乡贫困学生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就读,资助54名留守儿童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解决群众上学难问题。
唱响红色旋律,以文化融合促推民族团结
一是民族政策宣传常态化。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学习进机关、民族团结课堂进校园、瑶乡风情文艺会演进村屯的“三进”活动;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先进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板报宣传、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先进典型,以典型榜样带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团结,和睦相处。二是民族文化发展精品化。在镇圩乡政府的引导下,群众组织业余文艺团体5个,有业余演员300多名。自2011年以来共演出40场次,应邀参加国家、自治区、南宁市的表演并多次获奖。2011年,镇马瑶山歌艺术团应邀赴香港参加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获特邀中年组特等金奖;参加“花儿朵朵”全国大型绿色选秀节目,获得南宁赛区冠军,进入全国总决赛12强。瑶乡农民业余合唱队演唱的《瑶家人民永远跟党走》在南宁市“绿城红歌献给党”合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镇圩瑶族歌舞团的《千猴戏鼓》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土》栏目中演播,展示了瑶乡民俗文化精粹,打响了民族文化品牌,提升了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
理清创建思路,推动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
镇圩乡政府多次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专题会议,集思广益,立足民族乡发展环境实际,理清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推动民族乡经济发展。目前,镇圩瑶族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做好“瑶”“桑”“土”“山”四篇文章,打造“民族牌”“生态牌”“文化牌”三张名片,致力构建“特色镇圩,魅力瑶乡”。主要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幸福瑶乡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桑养蚕,种植金银花、百香果等特色农业,发展黑山羊、野兔、鹌鹑等特色养殖业,促进民族乡大石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乡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得到较大提升,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积极筹备民族乡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是镇圩瑶族乡成立30周年,为做好民族乡30周年庆典活动,镇圩乡政府提前做好谋划和组织工作,以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简朴高效的庆典活动来展示镇圩瑶族乡的新形象。一是抓好乡庆庆典活动筹备工作,重点抓好庆典大会的组织策划,做到隆重、简朴、热烈,要求乡庆活动的文艺表演节目要以民族乡民族艺术节目为主体,力求本土、民族、喜庆,既要富有新意,又要突出镇圩瑶族的特色和风格。二是以庆祝镇圩瑶族乡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以重点打造、建设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情街、一个民族特色文化广场等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民族乡人饮、危房改造、道路、文体活动场所、健身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族乡各族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2013—2014年,镇圩瑶族乡上报乡庆项目10个,资金共2086万元,已争取到上级项目3个,资金共100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2个,资金共486万元。这些项目的落实,将惠及全乡2.4万多名各族群众,有力地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特色经济,瑶乡经济发展呈现“四个特色”
镇圩乡政府按照“一村一品”和“形成特色,打响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族乡经济呈现“四个特色”:一是发展桑蚕特色农业,打响了“虫”字经济品牌。通过村干部、党员先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全乡桑园种植面积发展到7610亩,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发展瑶乡民族土特产,打响了“土”字品牌。对特色鲜明的黑山羊、土鸡、甜笋、玉米酒等瑶家土特产资源进行包装宣传,形成品牌,提高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带动瑶族群众形成土特产种养规模。2011年上半年,全乡黑山羊养殖年出售最少的都达2000多只、土鸡33000多羽,金银花种植面积发展到7000多亩,茶油树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多亩,拓宽了收入渠道。三是加快资源开发转化,打响了“矿”字品牌。通过抓好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引进客商投资开发滑石矿、方角石矿并进行深加工,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速构建后发展优势,加大矿产资源收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树立瑶乡基础设施建设“好”字品牌。在实施民族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中,镇圩瑶族乡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瑶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面貌大为改观,成为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乡镇。
积极组织引领,民族团结工作呈现 “五个融合”
在镇圩乡政府的组织引领下,镇圩瑶族乡各族群众和谐融洽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各族群众相互关心、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蔚然成风,全乡做到“五个没有发生”(没有发生民族歧视现象,没有发生民族纠纷事件,没有发生对瑶族同胞的侵权行为,没有发生限制瑶族同胞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没有发生瑶族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处处呈现“五个融合”(在情感上融合,在生产上融合,在生活上融合,在相互支援上融合,在干部群众上融合)新气象。近年来,先后荣获“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村民自治模范乡”“南宁市村民自治模范乡”“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过镇圩乡政府多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该乡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学习宣传到位、活动落实到位,通过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大力宣传和教育,“各族一家亲”的观念深入人心,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各民族群众参与面和积极影响面不断扩大,开创了瑶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局面。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