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民族歌舞的盛宴,这是一场原生态文化的绽放。
4月6-11日,钦州市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大鼓齐鸣、八音同奏……壮族“三月三”活动精彩纷呈,激情与狂欢唱响壮乡情,舞出民族风。
4月6日,自治区级文艺村——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的百面大鼓敲了起来,该村“三月三”活动拉开序幕。
烟墩大鼓形状奇特,鼓法特别,擂鼓场面恢弘,特色鲜明。当地壮族群众以擂大鼓庆祝重大节日,祝福吉祥和好兆头。
6日,邓塘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擂响了百面大鼓。85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擂起鼓来精气神十足,两侧的鼓手不时向其看齐;9岁的孩子用力敲大鼓,场面壮观,鼓声远扬,响彻云霄。
歌唱好生态、歌唱好生活,是壮族村民们注入“三月三”的新内容。
4月7日,在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宝鸭坪村,钦北区的“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开锣。
宝鸭坪是一个生态示范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以种植花木为主,花卉苗木年产值170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在当天的综合文化演出中,狮龙与武术同场竞技,八音与山歌遥相呼应,采茶与绣球传情。
在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活动中,民族精粹被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得以展现。
4月6日晚,在钦州市一马路体育场,一场男女混合的背篓投绣比赛火热进行。这是钦州每年“三月三”活动的必备项目,也是该市民族传统强项,曾多次参加自治区民族运动会。15米距离的两头,分别划出了投球和接球限制线,每队5个投手各执10个绣球先后投球,而接球手则背着背篓接球,以速度和准确率取胜。
“1个、2个、3个……”这边投来那边接,小小绣球天上飞,两边观众齐喝彩。
同样,打陀螺、三人板鞋、踢毽子等趣味民间活动,在浦北县五皇山景区上演。
在钦南区欢乐农庄,举行了钦州市首届山歌(海歌)比赛,现场还能看到巴乌、唢呐、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奏。
4月8日,在壮族人口占七成的钦南区黄屋屯镇车站广场,人们还能看到“春牛舞”,耕牛的儿郞头戴草帽牵着一头黑色的壮牛登上舞台,牛儿一会儿躺在台上,任你死赶硬拉一动不动,一会儿又狂奔不止让人难控,表演极具乡土气息。
壮族“三月三”,也是各民族共庆繁荣盛世的佳节,民族文化元素在节日里实现共鸣。
钦北区那蒙中学九年级的黄永机是汉族学生,但他穿上民族服饰后特别帅气。4月6日,黄永机和数百位同学身着鲜艳壮族服饰,在操场上踩着音乐的节拍,跳起热情奔放的壮族舞蹈。
今年“三月三”,钦州市还推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月”、节庆民族文化活动、民族文化旅游节等七大主题活动,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在钦州,民族地区的建设得到重视。过去的5年,钦州市对少数民族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1亿元,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