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最新专题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栏

幸福生活歌里过——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2022-03-15 18:26     来源:监督检查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任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统筹、共谋划、齐推进,全力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在“组织领导”上下实功夫,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组织保障更加完善

(一)认准出发点,把政治站位提升到位。自治县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是做好全县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把巩固和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作为自治县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三江新跨越”目标实现。

(二)对准立足点,把组织领导落实到位。持续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调整充实县、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负责领导和统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全县“四个专项”绩效考评内容之一,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

(三)找准支撑点,把人财物力保障到位。一是按少数民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82%以上,其中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80%以上。三是新设立副科级事业单位“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服务中心”,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入推进。

二、在“宣传引导”上下苦功夫,齐心协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舆论氛围更加浓厚

(一)多措并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更接地气。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多耶节”“月也”“坡会”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相结合,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县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普遍遵循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团结相助的行为准则,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丰富了全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多方联动,民族工作队伍更聚人气。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统战、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理论宣讲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二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三是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成效显著,全县200多所中小学均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力度,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扎根于孩子心灵深处。

(三)多点突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具底气。在“道德模范”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特色村寨申报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八江镇布央村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行列,丹洲镇丹洲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林溪镇冠洞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6年以来,全县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有2个,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有7个,有效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三、在“社会治理”上下细功夫,同心勠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一)以法为纲,全面提升法治高度。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202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的实施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我县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以邻为亲,全面提升团结温度。全县共有220多个村寨与贵州省、湖南省的村寨接边。不断加强与边界地区的沟通联系,创新边界建设模式,以“亲情边界”为载体,借助“月也”、“百家宴”、“侗戏苗戏”、芦笙比赛等平台,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进步、和睦相处,边界地区的各族群众形成了和睦共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关系。

(三)以和为贵,全面提升和谐程度。建立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制度,定期开展排查工作,紧盯族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山林纠纷等问题,及时化解,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全县目前共有村(社区)级调解委员会170个,实现民族村寨法律调解机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

四、在“服务大局”上下硬功夫,尽心竭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一)聚焦发展大局,经济实力得到新优化。坚持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力经济支撑。2016年至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2.72亿元增加到80.71亿元,年均增长8.30%;财政收入由3.28亿元增加到6.68亿元,年均增长15.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340元增加到32043元,年均增长6.50%;农民可支配收入由9177元增加到14929元,年均增长10.2%

(二)聚力脱贫攻坚,发展基础得到新强化。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加快各民族共同富裕和民族村寨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促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合、共提升。全县建成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6119271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搬迁总人口95%以上。全县98个贫困村、22931982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三)聚责乡村振兴,乡村面貌得到新美化。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促进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16年以来总投资19.45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不断完善村屯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治区卫生县城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五、在“特色产业”上下真功夫,全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基础支撑更加稳固

(一)拼尽全力,抓实抓好文旅融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建成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5家,打造了“中国侗族在三江”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先后获得“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众多荣誉。2016年至2020年,全县旅游人数累计达3535.8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累计达358.14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78倍和5.18倍。

(二)精准发力,做优做强生态农业。抓好产业扶贫提升行动,积极发动县内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群众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产业,“三江茶”“三江茶油”“三江稻田鲤鱼”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承办2018全国茶业科技年会、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2020年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少数民族群众达100%,农民产业人均收入达4500元以上。

(三)实处着力,尽职尽责保护非遗。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侗寨申遗,成为柳州乃至广西文化遗产资源种类最多、内容最广泛最丰富的民族县之一。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个、代表性传承人31人。三江侗族多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ebet真人娱乐厅 澳门新葡京博彩 ladbrokes立博中文官网 赌博网址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宁波市水利局 中山市水务局政务网站 普洱市科技局 海南省医疗保障局 萍乡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