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桂平市江口镇东升村百益屯4间旧房里正在“变脸”为竹文化展厅,施工人员正在设计不同造型的竹编放置位置,以达到最好的视角效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百益屯成为竹芒种植的适宜地区,也造就了当地竹芒编产业的兴盛发达。
百益屯87户35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60%。江口镇书记彭维杰介绍,近年来,该镇把发展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要条件,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目前打造了以种植砂糖桔、沃柑、沙田柚、青枣为主的1700亩水果种植基地核心区,2021年产值1800多万元。“今年新建麻笋基地100多亩,现有洗果场2家。”
“以前,天黑就不出门了,没有路灯走路不方便。现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来散步,或到村委聊聊天、跳跳舞,觉得生活更丰富了。”紫荆镇田泗村卡房屯壮族村民梁阿姨说。紫荆镇人口2.6万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土家等7个民族。田泗村村委至卡房屯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使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近年来,我们强化民族发展工作,持续增强各族人民的幸福感。”桂平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进清介绍,今年该市获发展资金700万,项目涉及7个乡镇的道路硬化以及长廊、凉亭、挡土墙、垃圾池等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有效地改善了所在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通过“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近段时间,虽然寒风凛冽,位于桂平市大成社区的桂澳风情街项目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目前生态停车场、中轴景观大道、莲心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澳门风情夜市集等已完成施工,正在进行“饮水思源”地标树池的砌筑。大成社区中的大成塘安置区,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规模最大的移民安置区,居住着汉、壮、瑶、回、彝、布依、仫佬等各群众1053户3360人。
李进清介绍,大成塘安置区自开工以来,没有发生过群体事件,实现了和谐、高效征拆,如今社区各族移民群众住在一起、想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在这里得到广泛弘扬。“这里正在建设以美食为主题的夜市集、以夜间灯光艺术文化展演为主的主题夜演集,以及升级改造游客服务中心、新建生态景观停车场,还准备打造以旅游商品及餐饮为主题的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街、澳门特色风情街。”
作为有2200多年历史的桂平市,目前户籍人口205万,居住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近年来,该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常态化推进创建“7+N”活动,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示范区示范单位。同时强化活动创新,打造红色品牌丰富创建内涵,推动当地“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创建”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地方特色的红色品牌,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今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各族干部群众累计50多万人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