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国际物流的枢纽。工作是口岸大省,口岸开放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当前,全区边境口岸建设验收工作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口岸所在地政府、查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倒排时间,多算大账、全局账,全力推进友谊关、龙邦、峒中、硕龙、水口等边境公路口岸开放建设验收工作,确保上半年完成友谊关、龙邦、峒中口岸,下半年完成硕龙、水口口岸开放验收工作。
目前,广西共有海运、内河、公路、航空、铁路等全类型口岸22个,排全国第4位,已经初步形成各口岸协同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口岸开放格局。公路口岸已形成以友谊关、东兴、峒中、龙邦口岸为主通道,水口、浦寨等专业化通道相结合的口岸物流体系,并已构建实现南宁至越南河内货物24小时运抵,至边境四省12小时运达的高效通关通道。目前,友谊关口岸、龙邦口岸、硕龙口岸扩大开放项目,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对外开放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水口口岸扩大开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口岸通行能力更强。2022年,广西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58亿吨,支撑广西外贸进出口额冲高达到6603.6亿元,同比增长11.3%。边境口岸重车日通关能力超过1700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广西口岸一半以上通关量用于保障区外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通关,有力服务国内大市场高效衔接国际循环,为稳定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广西作用。
口岸通关更加智能。积极推进浦寨—新清货运专用通道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改革创新通关作业模式,目标打造中越边境口岸无人化智能化24小时通关样板。持续深化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建设,上线应用口岸通关协同系统(公路舱单协同系统)、口岸智能物流服务系统、口岸运行监测系统、贸易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市场采购“单一窗口”、边民互市“单一窗口”等信息化系统,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口岸通关效率更高。2022年全区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1.65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8.53小时,排全国第3位;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38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88小时,排名全国第8。
广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口岸建设提质升级发展。紧盯友谊关、龙邦、峒中、水口、硕龙等口岸开放项目建设和整改工作,全力推进口岸开放验收。加快推进边境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和通关便利化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口岸通关能力,确保进出口贸易畅通,维护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