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百色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非遗文化等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4年一季度,百色市累计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34%;实现旅游收入超40亿元,同比增长36.55%。
“旅游+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竞争力。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在景区融入红色演艺、红色体验、非遗展示、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提升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在景区内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建设融合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为一体的百色起义纪念公园景区,并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各族游客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针对各红色旅游景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特点,将红色景点、民族村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串联起来,形成以“感恩祈福红色之旅百色”“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题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百色起义纪念馆以“龙腾万里,盛世华章”为主题开展了文化知识大闯关、新春送祝福抽盲盒、红色舞台剧《右江潮》线上展播等活动,同时推出沉浸式演出《马列之光》等,带领市民们“穿越”回百色起义的那段岁月。红七军军部旧址开展书写红军标语、画团扇脸谱、编草鞋体验等活动,一季度,累计100多万游客到我市体验红色文化。
“旅游+非遗文化”,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品牌。制定出台《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充分融合,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饭店等场所,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魅力,开发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打造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解放街搭建文艺展演舞台,举办群众联欢晚会、民族歌舞表演、壮族民俗风情秀、粤剧曲艺、非遗传承节目展演,现场还设置传统特色小吃集市、民族服饰美拍打卡点等,吸引超50万游客前来游玩和拍照打卡。靖西市举办“扮台阁”民俗表演巡游,祥龙贺岁台阁、八音迎春台阁、壮剧木偶方块队、壮锦花车方块队、舞龙舞狮等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表演,吸引数30万群众到场观看。
“旅游+边关文化”,打造中越边境文化旅游新业态。结合百色山水、边关、民俗等资源形成的文化底蕴,依托边关文化,利用特色壮族文化和边境风情和龙邦、岳圩、平孟等边境口岸以及靖西大峡谷、十九渡风光、爱布瀑布群、胡志明小道、难滩河等边境旅游资源,挖掘刘永福、瓦氏夫人、张天宗等知名历史人物故事题材,挖掘红八军攻坚战遗址文化,拍摄大型主题影视剧,以胡志明在百色开展革命活动足迹为主,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弘扬中越友谊和国际精神,持续打响百色边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中越边境文化旅游新品牌。靖西市和那坡县分别就举行2024年中越边民大联欢民俗联谊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国际表达,持续深化交流互鉴,促进中越双边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坡县举办“龙争虎斗”牛王争霸赛,展现各民族同胞们拼搏奋斗的耕牛精神,蕴含着各民族同胞之间、村寨之间“以牛会友”的民俗文化,带动周边约10万游客前往观战。
“旅游+节庆文化”,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依托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助推作用,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誓、签名和共唱民族团结进步之歌等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镇(街道)、社区等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体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乐业县则以甲辰龙年为背景举办声势浩大的民间舞龙比赛,田阳区田州古城举行瓦氏狼兵巡演、烟火舞龙,以及上刀山,过火海,拉大货车,二贵摔跤等非遗表演,那坡县尼的呀田园景区持续推出长桌宴、山歌敬酒等黑衣壮民族风情系列活动,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包括篮球、拔河、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体育赛事活动,以及舞龙舞狮、抛绣球、赛陀螺、竹竿舞、打糍粑、包黑粽子、打油茶等民俗活动,累计吸引超100万游客争相参与。
“旅游+体育赛事”,打造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根据2024赛季中甲联赛广西赛区比赛赛程安排,组织百色12个县(市、区)结合自身特色,分别推出一场民俗文化活动在比赛期间进行展示,引导旅行社推出“平果+周边县区”周末一日游、两日游、家庭游及亲子游等旅游模式,并针对广大球迷推出凭球赛门票享受景区门票、住宿、餐饮折扣等优惠措施,打造“体育赛事+民族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活动,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家A级以上景区(其中4A级14家,3A级2家)、47家酒店(含餐饮企业)面向球迷推出优惠活动,2024年4场中甲比赛平均上座率1.8万人左右,成为中甲联赛上座率最高、最火爆的“金牌球市”,辐射带动周边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实现经济效益约5亿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