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创建旅游品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台实施《贵港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贵港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着力打造“运动之城 休闲之都 秦汉古郡 千年荷城”以及“露营天堂 自在贵港”文化旅游品牌,引导重点景区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提升景区文化活动中的中华文化内涵,吸引全国各地各族游客到贵港旅游,让各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大藤峡、北帝山、平天山、金田起义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国字号”“桂字号”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力度,重点推进大藤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北帝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0个,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34个,建成冲口醒狮营地、平天山森林营地等特色主题营地12个。推出的“‘乡’约贵港 红色文化研学之旅”“魅力荷城·乡村研学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开展“开年游贵港”、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秋冬游贵港”等促消费主题活动,举办贵港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联合梧州和广东佛山等10个地市成立岭南城市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发展联盟,不断将旅游资源、旅游路线、民俗文化、旅游商品、非遗产品对外宣传推介。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430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49亿元,带动各族人民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出台实施《贵港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秉承“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的时代主题,繁荣艺术创作,每年组织开展“文兴广西”系列活动——四季合唱音乐会贵港展演活动、荷城大舞台周周演、“非遗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创作提升了《赶歌圩》《湘江渡》《瑶山歌》《烈火中的逆行者》《陆绩还乡》《壮族三月三》《木兰从军》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大型音乐剧《国难书生》成功首演。加强我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出台全国首部保护利用古码头的地方性法规《贵港市古码头保护利用条例》;深挖太平天国、秦汉古郡等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开展桂林郡、金田起义历史文献征集,编写《金田起义研究》刊物,编撰《桂林郡历史文献与古舆图资料汇编》《桂林郡文物考古研究》,成功举办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拍摄两期大型电视系列片《广西故事》节目《布山之谜 千古悬案》和《布山之谜 贵城遗址》,制播《贵港故事:中国荷城的由来》等电视节目。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营造全市各族儿女共谱民族团结曲、共唱贵港和谐歌,和睦融洽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对全市获得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不断丰富“一键游广西·贵港”内容推送;新建了一批景区游客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共有旅游厕所226座,游客中心56个,游客集散中心3个。不断完善了公共文旅服务体系,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在建平南县体育中心和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项目41个,储备体育公园项目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5平米。每年积极举办和参加各项体育赛事活动,推动民族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成功承办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举办首届全国学青会篮球赛事、广西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2023“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系列赛,开展广西第七届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贵港市级赛、“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等活动,以体育为载体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