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贺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全市各项工作全过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全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年内,我市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同志到广西调研座谈会上介绍民族团结进步有关经验做法;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副校长姜晚英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一、政治建设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召开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部署推进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及“五个家园”建设专题调研5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其他同志作为成员分别具体抓工作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在《中国民族报》发表署名文章。二是强化统筹规划。制定出台《贺州市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分工实施方案》,成立贺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市人民政府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贺州学院三方签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项工作的统筹谋划部署。三是凝聚各方合力。市人大在广东清远市联合开展第三届桂粤湘三省(区)三市人大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交流活动,市政协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和举办试点工作专题培训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通过调研报告建言献策,各级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责主业、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凝聚了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为助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彰显贺州担当。
二、文化建设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实施“头雁领航”“铸魂育人”“文化润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等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和互联网增量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宣传等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讲好贺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制定印发《2024年贺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方案》,先后举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同心逐梦 五月欢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主题公益晚会、第二届中小学“中华民族一家亲 团结故事我传讲”讲故事比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巡回大宣讲(贺州专场)、桂粤湘三地妇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展演、“中华民族一家亲 共促文旅大发展”文博旅游艺术月等活动800多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20万余人。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深化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建立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打造学术研究、教育培训综合性平台。率先出台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探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到交通、景观、社区、廊道等设施建设中,累计打造55个具有贺州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三是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召开“传递潇贺古道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研讨,加强对潇贺古道、临贺故城等历史文化等资源研究,以历史文化为载体推动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讲好贺州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目前,我市有国宝“麒麟尊”、临贺故城、潇贺古道等历史文物古迹,有瑶族盘王节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源5350项,多维度、多元化、多方式地促进贺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经济建设上,推动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自治区党委关于“当好粤港澳大湾区五个地”的目标,根据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各部门各行业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交通扩能、产业振兴、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六项突破行动”,推动贺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8.3%.3.5%。争取到重庆西至香港西九龙高铁停靠贺州站并从明年1月5日实施,我市成为全区第4个高铁直达香港的设区市。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年争取获得上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14万元,实施项目57项;实施农村公路项目共计317个,计划总投资29.2143亿元,173个民族地区建制村100%通客车、156个通公交车。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投入民族地区学校基本建设6791.05万元,落实“国培”经费400万元、“区培”经费25万元,培训少数民族聚集区学校教师376人。加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30种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9.9%,民族地区乡镇级卫生院中医馆建设100%覆盖,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排名全区第一。三是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等5个村寨获命名为第五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富川县朝东镇福溪村2个村寨入选“第四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各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9月,我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在全区民族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12月16日和18日,成功举办了平桂区大平瑶族乡、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得到充分展示。
四、社会建设上,推动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一是深入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加强对互嵌式社区建设,构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机制,以制度机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入学等问题。充分发挥村“同心文化载体”、社区“石榴同心工作室”的作用,积极搭建农村和社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平台,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目前,全市共建设79个“同心文化载体”、45个“石榴同心工作室”,2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覆盖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二是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简称“三项计划”),以“广西三月三”等民族节庆以及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庆、两安瑶族乡、大平瑶族乡乡庆为契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起过节心连心”、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欢歌从草原到茶园文化交流活动晚会、“拳”力一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杯”全国拳击邀请赛等一系列活动300多场次,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全面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交流合作。深入实施“桂港澳台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贺州与香港小学生“心手相牵新时代 共绘育人同心圆”友好交流、港澳青少年黄姚古镇马拉松同心跑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2024“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西桂林营走进长寿贺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侨胞之家”等活动,组织香港金融财富管理菁英考察团等港澳青少年8批311人次、花莲县议会参访团等9个台湾团组近230人次到贺州研学交流,选派10名外派教师赴柬埔寨、泰国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不断扩大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朋友圈。
五、生态建设上,推动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培育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双建双促”“党建引领生态绿 监测更映石榴红”“凝聚民族力量 守护湾区水源”等工作品牌。截至11月底,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8%,高于自治区下达的全年目标值2.9个百分点;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5年排全国前30名。二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要求,扎实推进首批164个广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55个项目纳入本年衔接资金项目库年度实施计划,总投入资金1.04亿元。深入挖掘民族村产业特色,引导少数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水果、香芋、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7.7%、增速排全区第2,截至11月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3291.76万元、同比增长2.36%。
六、治理建设上,推动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一是深化省际共建模式。以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为依托,积极探索省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联创共建工作思路,推进党建、边界治理、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各项措施,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牵头建立桂粤湘三省(区)四市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推进桂粤湘省际边界法治睦邻廊道共同体建设,先后举办“传递潇贺古道文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和“行政区域有界线·平安边界无疆界”、“省际联动促发展石榴花开润边界”等共建活动,富川瑶族自治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穿针引线”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二是坚持依法妥善治理民族事务。创建“党建联盟共建、社区矫正共管、法律服务共享、法治宣传共宣、人民调解共治、民主法治共创”六项工作机制,用好民族团结法律服务工作站、“石榴籽工作室”,有效助力涉民族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三是扎实抓好平安贺州建设。全面开展“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十无”村(社区)创建。依法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传统盗抢骗刑事案件破案率排名全区第一。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抓好基层治理工作,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25%。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