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推动“五个家园”建设见实效。
一、分类设置课程,筑牢“精神家园”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及党校主体班次核心内容,实现18个主体班次和干部职工培训全覆盖。在全城区中小学校开设《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持续增进 “五个认同”。
二、聚焦重点研学,激发“幸福家园”活力。聚焦新质生产力举办专题培训6期,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代表人士等赴苏州、杭州围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等开展研学,组织前往五象云谷、东盟AI计算中心开展“人工智能+ ”专题调研,不断提升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创新“上门诊断+集中培训+线上答题”模式指导科技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培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就业扩容。
三、深入实地解题,推动“和谐家园”提质。运用行动学习法助力互嵌式社区建设,采取“现场教学+案例研讨”模式,组织社区书记前往兄弟城区学习做法经验。以“党建引领互嵌式社区品牌建设”为主题深入13个社区调研,发放问卷933份、梳理问题建议360条、归纳问题6类、制定措施12项。创新“预约上门办”服务惠及特殊群体120余次,以就业创业富民工程为依托提供岗位1.39万个,帮助6884名各族群众就业。
四、理论实践结合,提升“美丽家园”品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依托兴宁讲坛、专题培训等讲解有关专业知识,提升各部门各领域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依托高峰森林公园、药用植物园等基地强化生态宣教,推动“共护生态、共建家园”理念进学校、进社区。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点位)330家次,那考河社区生态共治案例获评2025年全国社区环保公众参与先进典型案例。
五、注重形式创新,维护“平安家园”稳定。农村宗教治理专题培训首次覆盖城区82所中小学、幼儿园,有效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推出“学生防欺凌微动漫”课堂,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精品法治课,全面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整合诉讼服务中心等七个中心资源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通过多部门常驻轮驻、“族老”随驻机制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协调处置化解率74.5%,相关经验获自治区推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